海頓1732 /4/1--1809/5/1[奧地利]
G大調第83號交響曲(母雞)
Symphony No.83 in G minor (La Poule)



巴黎交響曲》是1784年海頓應當時巴黎著名的『奧林匹克音樂會樂團』(Concert de la loge Olympique)的贊助人之一─多尼伯爵所委託而為此樂團所寫作的,前後六首作品為第82號至第87號,皆在1785-1786年之間完成。這套交響曲的前幾場演出在1787年舉行,在當時的巴黎引起極大的轟動和好評,更加確立了海頓在法國聽眾心目無比崇高的地位,六部作品中C大調的第82號交響曲標題為《熊》,之所以為它起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標題是因為在終曲樂章開始的低音部隱約可以聽到類似熊吼叫的聲音。第四樂章,清楚可聽到熊重重的腳步聲,而G小調的第83號交響曲標題為《母雞》,因為在這部作品第一樂章第二主題中有類似母雞啼叫的聲響,音符透露著公雞的氣魄,母雞的跳動逗趣,以及小雞的跌跌撞撞。



聖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1835/10/9-1921/12/16)
組曲『動物狂歡節』
在五十一歲時寫下動物們滑稽的動作與可愛模樣的樂曲在
第二曲 公雞與母雞(鋼琴2、豎笛、小提琴2、中提琴)
鋼琴與弦樂:公雞。 豎笛:母雞。
母雞用單簧管表示,公雞則以最高音的鋼琴表達出來。這一對雞,在穀倉旁咯咯地叫個不停,公雞在發現穀物時,熱情地招呼牠的伴侶,然後一起愉快地啄食。

五、大象:在鋼琴的圓舞曲節奏後,低音提琴奏出法國作曲家白遼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此後又引用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中輕快的詼諧曲。這些原是輕柔的音樂,可是聖桑卻拿它來描寫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與滑稽可笑的舞姿。

七、水族館:由雙鋼琴奏出的蕭邦風輕緩的琶音,表示玻璃水箱中清水的波動,接看長笛和絃樂器,奏出安詳的旋律,描繪靜靜地悠游的魚。鋼片琴則刻畫出在日光下,閃閃發光的銀鱗。

穆梭斯基(Modest Mussorgsky1839-1881)
「展覽會之畫」
一九二二年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改編原鋼琴曲為管絃樂曲,全曲共分十段,每段均根據一幅圖畫而作,且各有標題。「漫步」的主題貫穿各段樂曲之間,不但有連接的作曲,並用以描述作者漫步觀賞畫展的情景。

雛雞之舞─這是一段用幻想的手法,描寫在蛋殼裡未孵化的雛雞們的鳴叫聲,並以蹣跚的步態搖搖晃晃的舞蹈的情形。樂曲輕巧、活潑、詼諧。

女巫的小屋─哈特曼設計的一幅鐘表造形圖案「雞腳上的小屋」,副題「妖婆」作者根據此一圖,充份展現其想像,把小屋與俄羅斯民間故事中常出現的女巫婆相連。曲中可以聽到女巫的獰笑聲、叫喊聲及風的呼嘯聲和樹林的喧譁等等童話式的戲劇性音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k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